创造就业岗位的计算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和因素:
统计离退休和新就业人员
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层社区采集新就业人员的数据。
通过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等系统获取信息。
企业招聘
企业计划招聘的岗位数量即为提供的就业岗位数。
事业单位人员配置
人员需求量:根据单位的业务需求和工作量确定所需人员数量。
职位要求:根据职位职责确定所需技能和素质。
人员素质:根据现有人员的能力确定适合职位的人选。
部门结构:根据部门职责确定职位在部门中的位置和作用。
人员流动:考虑人员流动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增减人员配置。
计算公式:岗位人员配置 = 人员需求量 × 职位要求 × 人员素质 × 部门结构 × 人员流动。
GDP与就业率的关系
根据奥肯定律,GDP和就业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一个行为使得某个行业GDP总体增长,那么可以推测出其能够提升多少就业率,进而得出这个过程提升了多少工作岗位。
行业特定数据
某些行业有特定的就业创造数据,例如外卖行业每25万年度GTV带来一个就业岗位,闪购每30万年度GTV带来一个岗位,到店酒旅每15万年度GTV带来一个岗位。
创业带动就业
创办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事务所等创业实体的,创业补贴标准为6000元;创办小微企业的,创业补贴标准为12000元。符合创业带动就业条件的,按照每个岗位2000元标准以及申领补贴时创造就业岗位数量增加补贴额度。
宏观经济数据
加入WTO等宏观经济事件也会影响就业创造,例如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6500亿元,将比上年增长7.3%左右,可能创造近1200万个就业机会。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较为科学和合理地计算出特定行业或经济活动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具体计算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