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工资的结算方式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是具体的结算方式:
正常工资结算
企业应每月向劳动者发放一次工资,确保劳动者能够及时获得劳动报酬。
工资的计算方法为:实际日工资 = 日均工资 × 工作天数。其中,日均工资 = 工资总额 / 21.75,工作天数包括合同约定的8小时/天,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
工资应包括基本工资、各种补贴等,但不包括奖金和加班费(除非合同中有特别约定)。
解除劳动合同工资结算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
工资应包括法律依据是劳动部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辞职员工工资结算
离职员工应享有全额工资正常结算与支付的权益。常规情况下,雇主单位应在员工完成正式离职手续之后的适当时间段内予以工资结算完毕。
如果员工按照既定流程进行了合法辞职,那么雇主单位无权以任何理由拖欠或者克扣员工应得的薪资待遇。
加班工资
如果员工有加班情况,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支付加班费。加班费的计算通常为:平时加班 = 日均工资 × 150%;休息日加班且未安排补休 = 日均工资 × 200%;法定节假日加班 = 日均工资 × 300%。
工资支付时间
用人单位应在每月的固定日期前支付劳动者上月的工资,具体时间应根据企业的工资支付制度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执行。
工资支付形式
工资应通过银行转账、现金或其他合法形式支付给劳动者,并保留好支付凭证,以便劳动者查询和核对。
综上所述,就业与工资的结算方式主要包括正常工资结算、解除劳动合同工资结算、辞职员工工资结算、加班工资支付以及工资支付时间和形式的规定。企业在进行工资结算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