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保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和策略:
稳存量与扩增量
稳存量:通过“免、减、缓、返、补”等政策,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受益面,用好用足促进就业的吸纳补贴、培训补贴等。
扩增量:围绕政策联动、产业带动、支持自主创业、鼓励灵活就业四个方面拓宽就业空间。优先实施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投资项目,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微企业,清理取消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收费。
保重点群体
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强化精准帮扶,加速兑现各项扩招渠道,提供不断线服务。
提升就业技能
深入推进技能中国行动,聚焦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需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增加技能劳动者供给。
优化就业服务
组织更多招聘活动,推广“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就业服务。
保障重点群体
及时兑现失业保险待遇,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可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龄。对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及时纳入临时生活补助、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等范围。
支持企业稳定岗位
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稳定岗位。
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
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
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
劳动者应具备法律意识、契约意识、维权意识和证据意识,了解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并在求职过程中用法律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端正求职心态
毕业生在首次就业过程中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和掌握就业方面的知识和政策,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就业的持续增长和劳动者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