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国演义》中周瑜在被诸葛亮气死前所说的话, 主要反映了周瑜的性格特点:
心胸狭隘:
周瑜因为诸葛亮的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而感到极度不安和嫉妒,这种情绪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嫉妒心强:
面对诸葛亮的卓越才能,周瑜不是选择学习和敬佩,而是从心底里厌恶,并随时随地想要置诸葛亮于死地。
自傲自大:
周瑜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但他对诸葛亮的才能感到威胁,这种自傲自大的心态使他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处于下风。
不甘失败:
周瑜在临终前仍然对诸葛亮耿耿于怀,这表现了他对失败的极度不甘和愤恨。
尽管《三国演义》中对周瑜的形象有所丑化,但历史记载中的周瑜并非如此心胸狭隘。历史上,周瑜是一个才貌双全、心胸宽广的人,他在临终前还推荐了鲁肃给孙权,并遗言让孙权提防曹操和刘备。因此,从历史角度看,周瑜的性格更接近于正直、不媚权贵、明断狱案、胸怀洒落。
综上所述,“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周瑜在小说中被刻画的心胸狭隘、嫉妒心强和自傲自大的性格特点,但这主要是文学作品的虚构,与历史事实有所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