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励志句子 > 怎么增加群众就业机会

怎么增加群众就业机会

时间:2025-02-27 04:34:41

增加群众就业机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稳定和扩大就业

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精准有效推进就业政策落实。

关注和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行业领域,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针对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等群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他们稳定增加收入。

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加强工资宏观指导调控,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评估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占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

推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实施技能人才起点薪酬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

企业应充分挖掘内部就业潜力,提供更多适合当地群众的就业岗位,包括技术岗位和普通操作岗位。

在招聘过程中适当放宽条件,注重与人社部门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用工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就业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制定工资待遇、完善福利体系等方式,让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获得满意的收入。

政策支持和激励

落实稳岗返还、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助力企业稳岗拓岗。

开发更多发挥毕业生专长的就业岗位,支持中小微企业、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拓展农民工外出就业渠道,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提升县域就业容量。

就业帮扶和精准识别

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精准识别困难群体,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动态跟踪和识别,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岗位推荐。

建立精准帮扶台账,结合援助对象的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岗位推荐。

线上线下的就业服务

充分发挥人社部门“互联网+就业帮扶”作用,利用线上平台发布招聘通知和岗位信息,搭建网上求职用工平台。

线下通过入村、入企摸排、收集岗位信息等方式,加大就业困难群体、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帮扶力度。

社会责任与政府担当

国家的用人单位和政府应承担帮助困难人员获得就业机会的责任,实施有效的就业帮扶政策,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政策补贴与培训支持、建立就业服务平台、强化工伤保险保障、提高公众意识与社会参与等措施,帮助困难人员就业。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增加群众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滇ICP备2023009294号-121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