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就业是指 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的状态。尽管充分就业并不等同于百分之百的就业,但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这些失业通常是由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化、信息不对称和需求偏好变化引起的职业转换过程中的暂时性失业,被认为是劳动力人口正常流动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过程。
具体来说,充分就业的定义包括以下几点:
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这是充分就业的基本条件之一,表明劳动者的劳动投入在经济上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回报。
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当“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上述几种类型时,可以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
存在自然失业率: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就业岗位,而是存在一定数量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这种失业具有一定的自然合理性,属于劳动力人口的正常流动。
就业率较高:
充分就业状态下,就业率通常较高,接近或等于自然失业率,表明社会经济处于稳定和健康的状态。
综上所述,充分就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关注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关注就业市场的结构和动态变化。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国家(地区)就业容量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用工主体的生产条件和经营环境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