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就业岗位数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因素:
统计离退休和新就业人员
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层社区采集新就业人员的数据。
通过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等系统获取信息。
企业招聘
企业计划招聘的岗位数量即为提供的就业岗位数。
事业单位人员配置
人员需求量:根据单位的业务需求和工作量确定所需人员数量。
职位要求:根据职位职责确定所需技能和素质。
人员素质:根据现有人员的能力确定适合职位的人选。
部门结构:根据部门职责确定职位在部门中的位置和作用。
人员流动:考虑人员流动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增减人员配置。
计算公式:岗位人员配置 = 人员需求量 × 职位要求 × 人员素质 × 部门结构 × 人员流动。
统计部门主要通过两种统计制度获得就业信息
劳动力调查制度:每年进行两次全国劳动力抽样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国大陆的城镇和乡村,调查对象为16岁及以上人口。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以企业、事业、机关、民间非营利组织等单位为调查对象,包括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统计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统计两个部分。
其他统计方法
就业调查:通过对个人、家庭或企业进行调查,收集有关就业状态、就业类型、工资水平、行业分布等信息。
劳动力调查:一种广泛应用的就业统计方法,用于衡量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
就业登记:一些国家或地区要求个人在失业时进行就业登记,以获得一定的就业数据。
获取真实数据的途径
与当地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就业处”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协调,他们都有相关数据,但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
综上所述,统计就业岗位数量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数据来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招聘计划和现有人员配置来计算岗位数量;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可以通过劳动力调查制度和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来获取就业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就业登记和其他统计方法来补充和完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