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作假的处罚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未按要求完成就业指导任务的教职工,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
对于在就业过程中弄虚作假、损害学校声誉的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对于未按规定完成就业统计和报告工作的部门或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对于违反就业政策、影响就业秩序的行为,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严肃查处并追究责任,要求各地各高校对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并追究责任。
教育部将要求各地对存在问题的所有信息进行逐条核实、逐一查处,并将于7月15日起向2020届已就业高校毕业生发送手机短信,提醒毕业生及时登录“学信网”查询本人就业状况。
劳动合同学校造假属于违法行为,当事人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起到监督学校诚实守信、依法依规统计劳动合同的作用。学校如果构成犯罪,需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高校就业作假的处罚措施较为严厉,涉及警告、纪律处分、通报批评、法律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建议相关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就业规定,确保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