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就业量是指在某一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就业量。具体来说,当劳动市场上的所有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工作的人都找到了工作时,这一就业量就被称为均衡就业量。此时,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达到了均衡状态,既不存在劳动力过剩,也不存在劳动力短缺。
均衡就业量的决定因素包括: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在充分就业收入之前,总供给曲线相对平坦;在充分就业收入之后,总供给曲线变得陡峭。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拥有要素的数量、技术水平、生产要素的价格等都会影响总供给曲线的位置,从而影响均衡就业量。
市场工资率:
在均衡工资率下,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相等,此时的就业量即为均衡就业量。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模型来求解均衡就业量。具体步骤如下:
绘制劳动力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通常向下倾斜,供给曲线通常向上倾斜。
找到均衡点: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点即为均衡点。
确定均衡就业量:
均衡点对应的纵坐标即为均衡就业量。
例如,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为 $D(W) = a - bW$,供给曲线为 $S(W) = c + dW$,其中 $W$ 为市场工资率,$a, b, c, d$ 为常数。
求解均衡工资率:
令 $D(W) = S(W)$,即 $a - bW = c + dW$,解得 $W = \frac{a - c}{b + d}$。
确定均衡就业量:
将均衡工资率代入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求得均衡就业量 $E$。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求解出均衡就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