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就业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特点和社会需求,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正视现实和自我,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
明确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专业是学习的内容,职业是工作的内容。专业学习是职业的基础,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好专业是顺利就业的必备条件。
转变择业观
摒弃只有公务员或大型国有企业才是“铁饭碗”的思想,改变对自己期望值偏高、专业对口才就业等传统观念。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认为只要依法从事劳动,就是对社会作贡献。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抛弃陈旧的就业观念,树立起市场竞争、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就业意识。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主动到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去工作。
树立“广义”的就业观
转变“狭义”的就业观,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全职、固定单位的工作模式,而是充分了解并善于接纳如自由职业、网络创业、共享经济下的各类工作形式等。
树立“积极主动”的就业观
转变“消极等待”的就业观,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探索各种可能的就业机会,如完善简历、参加招聘会、提升职业技能等。
树立动态的“终身”就业观
转变静态的“一次定终身”的就业观,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兴趣变化、市场环境的动态改变等因素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选择。
树立“发展适应”的就业观
转变“专业一定要对门”的观念,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行业发展的方向,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和职业技能。
树立“艰苦奋斗,着眼长远求发展”的就业观
转变“贪图安逸,只顾眼前利益”的观念,在求职和工作初期不怕吃苦,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努力工作,积累财富和经验。
合理设定就业期望
认清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特长、个性、能力以及家庭情况等定位职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人生价值。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提升就职能力,认清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适岗准备。同时,培养求职技巧,如言谈举止、交流沟通等,并随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适应当前就业形势
客观分析形势,合理定位个人目标。理性调整期望,树立务实就业观。科学做好职业规划,实现多元化发展。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整,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自身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