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判断未就业员工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未建立劳动关系:
未就业意味着员工与国企之间没有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未参加就业或教育培训:
未就业人员通常未参加就业或者教育培训,处于在家务农、上学、待业或其他非就业状态下。
无固定职业或收入来源:
未就业者没有固定职业或收入来源,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就业、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障。
未在就业局登记:
未就业人员通常未在当地就业局进行就业登记,或者未持有有效的就业登记证或报到证。
未交社保记录:
对于高校毕业生,如果毕业后没有交过社保记录,通常被认为是未就业。
择业期内未就业:
对于高校毕业生,择业期内(通常为毕业后两年内)未找到工作或未从事任何行业的自主创业,也被视为未就业。
未签订劳动合同:
如果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期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未过择业期辞职的,不属于未就业。
综合以上标准,国企在判断员工是否未就业时,会综合考虑员工是否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是否参加就业或教育培训、是否有固定职业或收入来源、是否在就业局登记、是否交过社保记录、是否在择业期内未就业以及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