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版与小说版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不同之处:
性别形象的突出
小说:属于典型的男性文学,突出盖茨比勇敢实现“美国梦”的执着精神。
电影:在小说的基础上突出了男性形象,宣扬了男权文化;并且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做进一步简化,削弱了原著中女性的自我反抗意识,体现了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的简化
小说:小说中处于不同阶层的女性以及她们所受到的惩罚反映了男权主义者对女权的压制与反感,女性形象受到了排挤和贬低。
电影:电影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一步简化,削弱了原著中女性的自我反抗意识。
叙事方式的差异
小说:菲茨杰拉德的笔触很淡然,冷淡得近乎冷酷,但给人很大的冲击力。
电影:拍得十分光怪陆离,色彩很绚烂,但感觉叙事方式有些奇怪,给人一种抽离感。
细节处理的差异
小说:小说篇幅很短,言简意赅,但对细节的处理非常精致和深刻。
电影:电影稍显冗长,有些细节被省略或夸张化处理,例如汤姆·布坎南的形象和背景。
主题强调的不同
小说:小说强调的是盖茨比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美国梦的虚幻和破灭。
电影:电影更着重刻画了黛西和盖茨比的感情线,少了小说的冷酷,多了电影观感,但也流失了一点小说的主题。
社会背景的呈现
小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纽约市及长岛的纸醉金迷和奢靡生活。
电影:虽然也展现了奢华的场景,但有些细节被夸张化处理,例如禁酒令时代的药物幻觉。
总的来说,电影版《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保留小说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女性角色、叙事方式、细节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改动,这些改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导演巴兹·鲁赫曼的个人风格和电影制作的理念,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原著和电影改编之间差异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