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实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
支持企业稳定岗位
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及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政策延续实施1年。
加强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规范企业裁员行为。
开发更多就业岗位
支持社区生活、家政、旅游、托育、养老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发展。
合理扩大有效投资,适当降低部分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
研究适时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
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
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
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
对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或从事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仍未稳定就业的困难人员,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长1年。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
组织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0岁以下有意愿的登记失业人员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做实就业创业服务
健全就业信息监测系统,开放线上失业登记入口,实现失业人员基本信息、求职意愿和就业服务跨地区共享。
加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专项治理对就业影响跟踪应对。
市级以上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实现岗位信息在线发布,并向上归集。
实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经办能力提升计划,建立登记失业人员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制度。
做好基本生活保障
及时兑现失业保险待遇,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可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龄。
对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及时纳入临时生活补助、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等范围。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应通过加大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企业可以积极拓展市场和业务,扩大企业规模和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企业容纳就业的能力。
企业还可以加强与供应商和下游企业的合作和沟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生态系统,提高就业机会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多渠道促进就业
聚焦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企业扩岗支持,加强政策激励,提振市场信心,培育就业新增长点。
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稳住公共部门岗位规模,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
分层分类提供就业援助、失业保障和社会救助,扎紧扎牢民生安全网。
优化就业服务
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创新引进手工活派单、粤桂协作搭建就业桥梁、互联网优化就业服务等方式。
建立零工“即时快招”服务模式,合理布局县乡零工驿站网络,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
支持创新创业
打造优质精品“孵化器”,提供培训实训、孵化指导、资源对接等全链条式服务。
支持高校毕业生和青年人才来珲返珲创业就业,通过召开企业见面交流会、建立就业推荐群、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方式,促进企业与高校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
这些措施涵盖了企业、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旨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