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帮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
精准识别就业困难人员
通过网格员和微网格员在走访入户时,面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帮助,宣传就业政策、发布招聘信息、采集求职信息等。
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及时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援助对象精准发现、就业需求动态掌握。
个性化帮扶措施
依托就业信息一体化平台,建立精准帮扶台账,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能力清、就业意愿清、服务需求清。
根据援助对象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指导,确定差异化的帮扶举措,提供针对性的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
落实优惠和补贴政策
对援助对象到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和创业担保贷款即贴息优惠。
对援助对象到企业就业、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保补贴,对参加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无法通过市场化渠道就业的,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并给予岗位补贴。
持续跟踪服务
对经帮扶就业的及时了解掌握岗位适应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享受援助政策期满的提前开展评估,做好后续服务衔接。
开展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服务活动,集中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
鼓励参加技能扶贫
分类实施针对性培训,开展全员引导性培训,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意愿。
对贫困户中的两后生和贫困劳动采取岗位+技能+贫困劳动力的培训模式,重点开展适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
提供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
通过与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推动困难群体接受更系统的职业培训,设立专项就业培训基金,鼓励企业参与职业培训。
为培训合格人员提供就业推荐服务,鼓励企业为困难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建立就业服务平台
搭建“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平台,推动各方资源的有效使用,发布困难群体专属招聘公告,定期组织招聘会。
建立企业与求职者的信息对接平台,简化招聘流程,给予吸纳困难人员的企业财政补贴。
心理疏导和支持
对部分长期失业的困难群体,需提供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重建对就业的信心和热情。
通过专业的就业顾问,评估他们的职业倾向并提供相应的职业规划。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