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励志句子 > 就业矛盾怎么破

就业矛盾怎么破

时间:2025-02-22 00:26:29

当前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是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核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多管齐下创造就业岗位

通过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等手段联合发力,同时实施政策兜底帮扶,多措并举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支持企业内部分流,通过加大援企稳岗补贴、鼓励企业吸纳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内部分流安置一批富余人员。

提升教育与培训质量

将就业质量作为办学资源配置、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并进一步放宽专业限制,让学生有机会“二次选择”。

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强化就业援助与政策倾斜

对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对确实难以市场就业的大龄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

强化“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荣誉评选和住房、教育、医疗等政策倾斜,转变民众就业观念,吸引年轻人投身实业。

优化劳动力市场与产业结构

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机制,加强就业岗位调查,及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需求目录,构建就业与产业相协同的机制。

挖掘和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工业化产业创造就业的潜能,从新产业和新职业角度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以公共服务就业机构为主,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全、服务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体系。

加快高校培养模式的变革,坚持市场化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正确处理教育与市场的关系。

保障劳动者权益

加强职业中介机构监管,加大对用人单位就业歧视的惩处力度,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就业权益保障的立法。

依法保障重点群体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工伤保障、失业保障等基本权益,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对平台劳动规则的知情权、参与权。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就业矛盾,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

滇ICP备2023009294号-121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