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建议:
鼓励企业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在安排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需要,制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计划。
中小微企业吸纳补贴:中小微型企业在新增岗位中当年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次性增就业补贴和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
大型企业就业补助: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除外)接收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次性就业补助。
就业见习基地:选择经济效益较好、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认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提供就业见习补贴。
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或灵活就业
基层就业补助: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年底前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并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的,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助。
灵活就业补贴: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申报灵活就业并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参加社会保险的,按照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标准,给予最长不超过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基层服务项目:做好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医等基层服务项目高校毕业生的接收、管理和服务工作。
支持自主创业
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申请不超过20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合伙经营的,可申请人均不超过20万元、最高不超过60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
创业孵化政策:对入驻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实体,给予一定额度的场地租赁补贴和一定数额的水电费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创业培训和指导:各级高校在就业创业指导上要重点引导大学生理性面对,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给出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建议。
加强校企合作
实习基地建设:高校与企业联合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适应工作环境,提高经验水平。
校企合作活动:推动研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自身适应容忍度。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畅通毕业大学生就业渠道,确保青年就业水平。
基层就业支持:坚持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并重,培育当地企业发展,多方面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近就业,稳定农民工就业水平。
强化就业服务
就业指导和帮助:通过组织就业创业讲座、提供就业信息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帮助。
就业权益维护:加强就业权益维护,确保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应有的权益。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全方位地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