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促进就业服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与就业培训机构合作,针对困难群体和从业人员开展各类培训课程,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增加就业机会。
邀请成功就业的人员分享经验,激发参与者的求职创业热情。
举办就业招聘会
邀请各地招聘代表和企业代表到社区进行宣传和招聘,提供面试机会和职业建议,帮助就业人员顺利就业。
多渠道宣传招聘会信息,引导更多就业人员参与,并组织志愿者团队协助招聘会的组织和维护。
设立就业公共服务中心
在社区内设立多个就业公共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就业咨询、职业指导、招聘发布、求职信息等服务。
聘请专业的人才负责服务中心的运营和管理,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服务素质提升。
推广创业带动就业
鼓励和支持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居民的创业热情。
建立“社区党委+就业平台+网格员”的就业服务网络,实现用工信息资源共享和新增就业人员信息互通。
加强社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
成立劳动保障就业小组,配置社区专职就业指导员,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使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在社区内进行广泛宣传,公开就业指导信息,促使再就业工作落实。
广泛宣传就业相关政策
通过社区就业服务窗口、深入企业、网格员楼院走访等方式,向广大求职者和援助对象介绍国家就业的相关政策,并解答疑难问题。
利用街道公众号及网络媒体介绍就业优惠政策,使失业人员全面了解各项就业的优惠政策。
搭建就业平台
利用网格化管理优势,建立就业服务网络,将服务网络延伸至辖区单位、商铺,建立用工信息资源共享、新增就业人员信息互通的长效机制。
向辖区居民延伸就业服务,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群,送政策、送岗位,保障就业援助服务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开展“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及失业人员,提供有效的岗位援助及公益型岗位援助,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组织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活动,提供更加直接和实用的就业服务。
通过以上措施,社区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促进就业服务,帮助居民实现就业,提高辖区居民整体就业水平,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