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窜汤丸,正月十五元霄圆。
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说的是春节的特殊想象。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说春节一家人要团圆、团聚。
“干冬湿年上”,是说如果一冬天少雪雨或者无雪雨,预兆春节期间往往会降雪。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是说到了小寒大寒节气,就要准备过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意味着到了初三四,人们开始为自己的计划做打算。
“年到初七八,家家‘劣’粥钵”,形容过年期间,家境贫寒的人家连一碗好粥都难以保障。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形容腊七腊八时节天气寒冷,人们容易受冻。
“瑞雪兆丰年;欠债勿过年”,意味着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而欠债的人则害怕过年。
“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全家人团聚是为了享受节日的欢乐,而大人们则更关心来年的农事。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时如果天气晴朗,那么过年时就会下雨;反之,如果冬至时下雨,那么过年时就会晴朗。
“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描述了过年期间的忙碌和喜庆氛围会延续到正月,甚至二月。
这些谚语不仅反映了春节期间的习俗和传统,还蕴含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