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以其独特的词风和传奇的生平,在宋代词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坎坷,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早年经历与性格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出生于一个儒学世家,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养成功名用世之志。然而,他一旦出入“秦楼楚馆”,接触到“竞赌新声”,浪漫而放荡不羁的性格便显露出来。
科举与仕途
柳永早年怀揣着满腔的抱负,渴望在仕途上一展宏图。然而,命运却似乎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名落孙山。这其中的原因,或许与他那不拘一格、充满真情实感的词作风格有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正统的文风更受推崇,而柳永的词多以描写男女情爱、风花雪月为主,被视为“淫词艳曲”,不为官方所喜。
奉旨填词与青楼生活
柳永因好作艳词,不被仁宗所喜。有一次,仁宗引用柳永的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自此,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仕途坎坷与作品创作
柳永在仕途上屡遭挫折,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反而在词的创作上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的艳词,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与离别之苦,其语言通俗流畅,富有音乐性,极易传唱。
晚年生活与身后事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时一贫如洗。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谢玉英为他披麻戴重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
总结
柳永的一生,是才华与坎坷并存的一生。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被后人誉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尽管仕途不顺,但他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