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商之道,即经商做生意的方法,是中国传统的经商哲学与义、利的关系密切。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义以生利”的主张,先秦法家思想否认“义”的积极作用,认为人有好利之本性,“生则计利,死则虑名”,而先秦儒家则对“利”采取贬抑的态度,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管子、董仲舒、司马迁等人也对义与利之间的关系提出过自己的观点。经商趋利避害,贱买贵卖是很正常的事情。
此外,商贾之道还包括以下几点:
知地取胜:
商业活动需要选择有利的地形,如交通要道、港口、商业中心等,以获取商业优势。
择地生财:
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商业活动,以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利润。
见机行事:
商人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和商业机会,一旦发现有利时机,就要果断行动,把握机会。
道德修养:
行商的人应该要注重道德修养,不要只是一味的谋取利益而丧失道德观,而奉行“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观点。
战略与战术:
大商之道,无外乎六要素:道与术,取与予,利与害,常与变,方与圆,生与死。其中,道是方向,术是方法,道是法则,术是谋略。商场上争赢取胜,方法和谋略是最重要的,方向和法则是等其次。
综上所述,贾商之道不仅包括商业策略和技巧,还涵盖了道德修养和战略思维。成功的商人需要在这几个方面不断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自己的商业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