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2、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寒食当日,宫中传赐新火给权贵豪门,表现出一派承平气象。
3、寒食帖原文
4、《寒食/寒食日即事》
5、唐·韩翃
6、《寒食夜》白居易
7、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
8、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9、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
10、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1、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12、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13、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14、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15、《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仓凉倜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16、和子由寒食【唐】苏轼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17、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8、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19、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进士及第。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20、《寒食》孟云卿
21、作者简介
22、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23、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24、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25、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6、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27、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28、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
29、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30、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1、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32、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33、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34、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35、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36、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37、寒食上冢【南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38、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39、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独立暗花前。
40、春天江水高涨将要浸入门内,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看见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
41、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42、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3、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
44、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45、《寒食日献郡守》伍唐珪
46、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47、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9、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50、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5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52、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