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经典句子 > 致拼搏路上的自己

致拼搏路上的自己

时间:2021-10-07 10:23:26

1、致拼搏路上的自己

2、⊙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明)李开先《宝剑记》

3、⊙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上》

4、⊙子欲居九夷。或日:“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论语·子竿第九》

5、⊙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6、⊙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可见事为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故读书穷理要以识趣为先。◆洪应明:《菜根谭》

7、⊙苟无精神生活的人,为社会计,为个人计,都是知识少装一点为好。因为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作歹事的本领也增多。◆梁启超:《梁启超选集》

8、⊙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清)梁佩兰《金台吟》

9、⊙“流于恶”,“流”字有病,是将谓源善而流恶,或上流善而下流恶矣。不知源善者流亦善,上流无恶者下流亦无恶,其所为恶者,乃是他途歧路别有点染。譬如水出泉,若皆行石路,虽自西海达于东海,绝不加浊,其有浊者,乃亏土染之,不可谓水本清而流浊也。知浊者为土所染,非水之气质,则知恶者是外物染乎性,非人之气质矣。◆颜元:《存性编》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释义:处在平安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这样才可能避免祸害。一《左传·襄公十一年》

11、励志古语名言经典语录【一】

12、⊙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明)夏寅《文明公集》

13、⊙临危不惧,见义必为。一(唐)陆贽《李澄赠司空制》

14、⊙炼句炉槌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释义:作诗好比炼铁,反复锤炼是必要的步骤,怎能欠缺?但是,要写出好的诗句来,也并不仅仅依靠这个。——(宋)杨万里《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

15、⊙政不正,则君位危。一《礼记·礼运》

16、⊙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物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韩非:《韩非子·难三》

17、⊙文章本心术,万古无辙迹。——(宋)黄庭坚《寄晁元忠》

18、⊙今有道之士,虽中外信顺,不以诽谤穷堕;虽死节轻财,不以侮罢羞贪;虽义端不党,不以去邪罪私;虽势尊衣美,不以夸贱欺贫。其故何也?使失路者而肯听习问知,即不成迷也。◆韩非:《韩非子·解老》

19、⊙子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孔子:《论语·颜渊第十二》

20、⊙非辞无以相期,从辞则乱。乱辞之中又有辞焉,心之谓也。◆言不欺心,则近之矣。凡言者,以谕心也。言心相离,而上无以参之,则下多所言非所行也,所行非所言也。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吕氏春秋·淫辞》
致拼搏路上的自己

21、⊙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22、⊙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晋)左思《咏史》

23、⊙景公问晏子曰:“人性有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日:“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者其人也。故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为长;列士并学,终善者为师。”◆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四》

24、⊙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一(唐)李商隐《上崔华州书》

25、⊙关尹子曰:“流者舟也。所以流之者是水,非舟。运者车也,所以运之者是牛,非车。思者心也,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关尹:《关尹子·五鉴篇》

26、⊙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日:“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日:“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日:“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荀况:《荀子·子道》

27、⊙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三国·魏)李康《运命论》

28、⊙圣人耳不顺乎非,口不肄乎善。贤者耳择口择,众人无择焉。或问众人。日:富贵生,贤者日义,圣人日神。观乎贤人,则见众人;观乎圣人,则见贤人;观夫天地,则见圣人。天下有三好,众人好己从;贤人好己正;圣人好己师。天下有三检,众人用家检;贤人用国检,圣人用天下检;天下有三门,由于情欲,人自禽门;由于礼义,人自入门;由于独智,人自圣门。或问:士何如斯可以禔身?日:其为中也弘深,其为外也肃括,则可以禔身矣。君子微慎厥德,悔吝不至,何元敦之有!上士之耳顺乎德,下士之耳顺乎己。言不惭,行不耻者,孔子惮焉。◆扬雄:《法言·修身》

29、⊙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释义:以天下来考虑问题,必然要依循天下之公理。——(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叙论》

30、⊙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释义:即使到极富的地步,也不要忘本。一(唐)白居易《浪淘沙》

31、⊙观其容而知其心矣。——《国语·周语下》

32、⊙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宋)洪迈《容斋随笔》

33、⊙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唐)刘禹锡《浪淘沙》

34、⊙功盖天下,不施其美。释义:功勋卓著,也不自我夸耀。——(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

3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释义:想要自己在社会上立足,就要帮助别人立足;想要自己有所成就,就要帮助别人有所成就。一《论语·雍也》

36、⊙故以众小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庄周:《庄子·秋水》

37、⊙世上未有一人不居苦境者,其境年变而月不同,苦亦因之。◆故做官则有官之苦,做神仙则有神仙之苦,做佛则有佛之苦,做乐则有乐之苦,做达则有达之苦,世安得有彻底甜者,唯孔方兄庶几迁之。而此物偏与世之劳薪为侣,有稍知自逸者,便掉臂不顾,去之唯恐不远。然则人无如苦何邪?亦有说焉。◆人至苦莫令若矣,当其奔走尘沙,不异牛马,何苦如之。少焉入衙斋,脱冠解带、又不知痛快将何如者。何也,眼不暇求色即此色,耳不暇求音即此音,口不暇求味即此味,鼻不暇求香即此香,身不暇求佚即此佚,心不暇求云搜天想即此想。当此之时,百骸俱适,万念尽销,焉知其他。始知人有真苦,虽至乐不能使之不苦,人有真乐,虽至苦亦不能使之不乐。故人有苦必有乐,有极苦必有极乐。知苦之必有乐,故不求乐;知乐之生于苦,故不畏苦。故知苦乐之说者,可以常贫,可以常贱,可以长不死矣。◆袁宏道:《袁宏道集·王以明》

38、⊙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释义:诗人的赋辞采富丽而合乎法则,辞人的赋辞藻华丽而过分铺张。——(汉)扬雄《法言·吾子》

39、⊙且人生百岁,其间昼夕相半,半忧半乐,又何怨乎?夫冥乎虚而专乎常者,王侯不能为之贵,厮养不能为之贱,玉帛子女不能为之富,藜羹褴缕不能为之贫,则忧乐无所容乎其间矣。动乎情而属乎形者,感物而已矣。物者,所谓富贵之具也。形与物,朽败之本也,情感之而忧乐之无常也。以无常之情,萦朽败之本,寤犹梦也,百年犹一夕也。◆《无能子·答通问第-》

40、⊙叔向问晏子曰:“何若则可谓荣矣?”晏子对日:“事亲孝,无悔往行,事君忠,无悔往辞;和于兄弟,信于朋友,不谄过,不责得;言不相坐,行不相反;在上治民,足以尊君,在下莅修,足以变人,身无所咎,行无所创,可谓荣矣。”◆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四》